日前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追求高收益(51.8%)是受訪者選擇P2P網貸平臺理財的主因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9個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持續下滑,已從1月份的15.81%降至9月份的12.63%。年關將近,資金壓力逐步加劇,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降低其平臺理財端收益。
據最新一期簡報數據顯示,本周網貸行業平均投資綜合收益率達12.28%,比上周下降了14個基點。業內人士預測,明年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合理利率將下行至8%以內,10%以上的高利率無法長期維持。
某平臺CEO鄧巍告訴記者,“收益越高風險越高”是金融基本規律,互聯網金融行業同樣適用。優質債權尋找的是低成本資金,而隨著目前市場優質債權越來越少,利率空間也在逐步下降。預計明年優質低風險債權的合理利率區間為7%、8%的樣子。
“以房貸為例,北京城區、一抵、全委、貸款額度為評估額7成的房屋抵押,需要承擔的資金成本,大概要比目前市場價低20%以上。以往平臺通常把利率設置得足夠高,以覆蓋可能發生的壞賬,但這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方式。目前平臺利率下行,說明越來越多的平臺已經意識到用高利率覆蓋壞賬無法持續,部分網貸平臺已經開始把高風險的借款人排除在外了。”鄧巍表示。
另一平臺CEO唐學慶說,利率下行充分說明了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回歸理性,由于金融市場是動態的,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利率也應當是隨之波動的。當下行業自身競爭激烈,加之金融監管政策加速落地的預期,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,正驅使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正軌。
其實,對于從事不同細分領域網絡借貸的平臺,投資人的收益獲取也是不相同的。行業人士陸雨泉稱,不同類型資產的融資成本將直接反應收益率的高低,比如保理、融資租賃、供應鏈金融等資產目前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融資成本一般在11%-14%之間;房貸、車貸一般在12%-18%之間;消費信貸的成本會更高一些。這是由于保理、融資租賃、供應鏈金融安全系數高,車貸、房貸次之,而消費信貸壞賬率較高導致的。
“在理財端收益方面,比如保理的綜合融資成本是11%,平臺和資產提供方可能僅收取1%的利差,這是因為保理項目風險低,1%的利差基本可以覆蓋平臺和資產提供方成本。反之,如果是消費信貸項目,平臺和資產提供方則可能共同收取高達12%的利差等費用,這是因為信貸客戶壞賬率高,即便這樣也有可能覆蓋不了成本。”陸雨泉說。
因此,不同資產類型在借款方的分化是很明顯的,但是經過平臺對于不同資產的風控把關后,反映在投資人理財端的收益則趨于一致,一般的合理收益目前均在10%以下,且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,這個數字也在下行。
此外,業內人士也曾提出,從P2P行業的綜合收益率下滑長期來看,未來8%至10%左右的年化投資收益率將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。如果P2P行業資產端融資成本持續高企,無疑會加速優質資產的流失,最終損害投資者的利益。